建置一個為您吸引優質客戶的網站

本店介紹
新聞中心
產品分類
  • 暫無分類
站內搜索
 
友情鏈接
  • 暫無鏈接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» 本店介紹 » 湯圓製作
湯圓製作

湯圓對老一輩的長者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,在早年台灣的農村時代中,重視的是家族的團結與宗親和睦,由於普遍家族務農,不論春時插秧顧水田乃至於秋時收割,無不需要大量人力方可完成,其中辛苦非現代化青少年所能了解,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家族中最重視的就是分工團結,人丁興旺,尤其在年節慶典到臨之際,每家每戶無不齊聚齋堂,在宗族長者的帶領之下進行湯圓的製作工程;湯圓的製作過程可分為,浸泡、磨漿、壓乾、捏合、搓揉五個步驟。

浸泡 磨漿

  浸泡指的是將糯米浸泡在淨水中約一個晚上使之吸收水分,增加柔軟度,接著將定量淨泡過的糯米和適量的淨水持續穩定的倒入石臼中研磨(早年必須搭配一至兩人不停轉動石臼,現今已普遍被電力研磨機代替了),在此同時必須準備好粄袋(一種高密度棉質袋,具備耐壓特性)盛住研磨完成的米漿。

壓乾

  全部研磨完成之後,先儘可能排除袋內空氣,並將袋口束緊,並在袋上堆置重物堆疊(一般是大石頭,須確保穩定不倒),此時加上具備彈性的束帶(橡皮帶)將米漿袋連同重物再次束緊,目的是要儘可能趕出袋內水分,如此狀態放置半天後,袋內水分已幾乎排除後,接下來就可開始進行湯圓製作了。

捏合

  首先將橡皮束帶解開,準備製作「粄母」(好像顏料中的色母的作用),取出袋內看似凝固的糯米塊數塊(大小不要差異太多)並放入滾水中烹煮,直到熟透為止(浮起),將剩餘糯米塊分批倒置在磨籃中(後來改用大臉盆),僅可能揉碎使之分散開來,並加入剛剛煮好的粄母,這時候磨籃周圍開始出現許多壯丁,每個人必須用盡力氣開始搓揉這些分散的糯米塊屑使之與粄母結合,一段時間後,每個壯丁手上的糯米塊屑以變成一團團的糯米糰了,程度標準為不軟不硬,這必須要靠有經驗的長者來判斷了。

搓揉

這時候進行湯圓製作的最後步驟「惜圓」,客家語稱讚小孩很乖巧聽話的用語,最常聽到「得人惜」,所以惜字有疼愛、關心、小心呵護的意思,將這個字用在製作湯圓中,可以體會到前人對於製作湯圓的態度是多麼的慎重了;「惜圓」用在湯圓製作中的動作是,取下適量上一個步驟捏合好的糯米糰(約一個拇指頭大)放在手心上,以另外一手互相配合成兩相反圓周互動,使手心之糯米團在此動作中愈趨於圓球狀,當已相當接近真圓時即算完成,此時再進行下一顆湯圓之製作,重複此動作直到全部完成為止。通常個人體力可承受之適量範圍約在三斤米以下(僅供參考)。